试用体验智慧养老系统

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智能居家养老系统服务平台)

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智能居家养老系统服务平台)

  一、老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基本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由其成员陪护或雇请护工照料的传统养老模式;从老人精神抚慰和家庭伦理角度来看,居家养老也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缺点是不专业,对子女少、工作又较忙的家庭来说负担重、照料不细致。养老院等社会机构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有公办、委托管理和私立等形式。

有活动场所、利于老人相互交流,有专业服务人员,便于及时掌握身体状态及救治。缺点是没有医疗服务能力和资质,很难获得医疗报销,即不能医保支付,这就使很多普通家庭的老人没有能力入住。社区+居家型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的养老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这种模式既结合了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两者的不足。“异地养老”则是近两年新兴起来的,是由于一部分人的养老观念发生了变化,而选择在生态环境优越、养老服务条件较好的特色小镇或乡村安居的方式;有的则是基于地域房价、生活成本低等因素而迁移到异地居住养老。优点是环境优越、利于养生;缺点是医养服务配套不足、成熟度低。

  人们在选择养老模式上,总体上受制于个人经济条件、医养设施、服务水平、思想观念和亲情伦理需求等。因此,从现阶段起就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应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进行布局和设计,及早有所侧重地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而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是当前政府加大力度早布局早推动的建设重点。

  二、着手于智能化硬件改造及其配套

  1.在旧城(社区)改造中侧重扶持老龄宜居项目在我国城市的旧城区中,存在着大量建于90年代前后的居民住房,这些没有电梯的7层楼高的房屋,成了老人们每日上下楼最大的“心病”;加上原先小区居民们聚集喝茶聊天的路荫,也已被当作停车场而挤占,其宜居性大幅降低。然而,政府在这种旧城区的改造上,其投入点却并没有考虑到老年宜居问题,仅是对靠路边的房屋外墙作些装饰,小区内也仅限于整修花草、翻新路面。

实际上,改造的重点不应只是表面修饰,而应尽早实施智能化宜居设计和建设,即为这些成色还好、老龄人正快速增多的小区楼房装配上小型电梯,为社区医院搭建老龄服务医养场所和信息平台。同时,对于大多数人不愿居住的一楼,由政府通过收购、置换、租用等多种形式接手,再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改造,或作为社区医院的老年人医养病房,或作为社区管委会的老年文娱活动室,交给社区或医院管理使用。在城市土地价格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既节约了政府买地新建养老院的开支,又因地制宜地解决了居家养老难题。

  2.在医疗资源分配整合上规划建立智能化老龄医养管理中心 政府应积极主导并协调区域内公办的高资质大型综合医院,组建专门的老龄医养信息平台和管理中心或老龄急诊救治指挥中心。

中心医院信息平台对接区域大医院,区域大医院对接辖区内社区医院(包括私办医院)并分片管理,社区医院信息平台直通各居民小区老龄医养诊疗所,各小区医养诊疗所建立居家养老客户端数据信息,由此构建成一整套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控制系统。为便于日常医养和重症救治,社区医院和小区诊疗所,还必须建立完善的个人病历档案、服务方案等,根据社区老人的健康档案,定期做好健康体检工作,对患有慢性疾病患者要采取具体的针对性的指导,遏制慢性病的发展,帮助老人改善生存状态。

同时,对大型医院医养管理中心开通远程诊疗信息平台、重症入院救治绿色通道等等。这种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将社区作为社会与家庭的中间纽带,让老年人居住于家,活动于社区,既改善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支持环境,又保证了救治的及时性,同时也必将大大缓解大医院看病难、老龄医养床位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对开设老龄医养部门的社区医院、小区诊所,在医疗资质与行政管理上,应归属区域大医院老龄医养管理中心,对主治医生可相对固定,也可由包片辐射的大医院采取派遣制度轮换座诊,这样有利于确保老龄医养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利于医院统筹安排医疗资源和实现有效管理;有利于政府对老龄事业发展扶持性政策与补贴的精准到位。

金中社村通(www.shecuntong.com)专注智慧养老系统研发,提供专业的智能养老平台包括居家养老、民政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医生、医养结合等智慧管理平台,智能养老设备合作对接。

  文章来源:采编网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