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重病、行动不便的94岁老人,被家人抬到银行,搀扶着到网点完成人脸识别,仅仅为了激活社保卡;黑龙江哈尔滨市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因为没带手机,不会扫码,被车上众多乘客斥责;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绝……一幅幅心酸的画面让我们关注到了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老年人。
在数字时代下,全民科技进步,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多事情却变成了“麻烦”,如果期望老人像年轻人一样,完全掌握当下的电子信息化生活,并不现实,那么如果能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更直接的服务,让老人不至于被大踏步的新社会“抛弃”,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国飞速发展的养老行业,“十三五”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各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正展开“双臂”准备拥抱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们。
小福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居家养老这个新型的养老模式。它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用通俗一点的话就是,购买上门到家的养老服务。他们可以做到日常的生活起居照料,如做饭洗衣保洁等,也可以为有慢性疾病,或半自理、失能等老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形式似乎和保姆有点相似,但不同的是,居家养老的服务人员,是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的。
而这样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有不少地区的老人已经体验上了。“打个电话,就可预约居家清洁、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79岁的陈长征老人说。“一日三餐也不用操心,他们直接上门来帮我做好,碗都不要我洗。”
这样一来,老人既能享受到专业的、与养老院一样的养老护理服务,又不需要离开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朋友,子女也不用担心老人独居无人照料,可以安心上班,节假日回家还能好好和老人团聚。
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普遍开展;养老与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等产业融合发展,业态不断创新;从居家、社区到机构,从公办到民办,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初步形成,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而居家养老所体现的好处,还并不止在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上,文章一开头我们就有讲到,现代生活,很多看似智能化的设置,但对老人来说却显复杂,老人自己是很难办到的。但这些事情,只要有人帮忙,是完全可以解决,甚至是避免的。
居家养老服务不止提供上门服务,也可以陪同老人外出,不管是外出买菜,还是办事都可陪同前往,文章开头老人所遇到的困境,其实如果有个居家养老的工作人员在旁陪同,及时给予老人帮助,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发生了。这样的养老新模式,您愿意尝试吗?